top of page

拆了就丟,包裝到底該不該存在?

近年隨著環保意識提升,

包裝所造成的環境問題也變成焦點,

究竟包裝到底該不該存在?

或者是該如何改善,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存在?



在台灣,平均每天會製造25,000公噸的垃圾量,而其中一大部分來自生活中拆封即丟的各種物品、食品包裝。近年隨著環保意識提升,包裝所造成的環境問題也變成焦點,究竟包裝到底該不該存在?或者是該如何改善,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存在?


有時候,沒有包裝比包裝浪費資源

大家都知道包裝是危害環境的一大問題,那沒有包裝不就好了嘛?歐盟統計,每年有約100萬噸的食品被浪費,其中有20–30%的食物浪費,是因缺乏良好的包裝,造成食物在食用前就因損壞或變質被丟棄,而這樣的浪費比包裝產生的資源耗損高出10倍多。


包裝在這之中,保護了食物在運送過程中可能的損傷,及保持新鮮“減少了從農場到餐桌過程中的浪費,由此額外獲得的食物與每年在歐盟或美國生產的食物一樣多”歐洲包裝與環境組織EUROPEN提到。

當然,能免除包裝的狀況下,我們應該盡力捨去,減少垃圾的製造

但對於那些必須要有包裝的產品(除了食品保鮮、不易變質外,物品因為包裝強度,確保運送過程不被損壞,延長貨架壽命),包裝應該如何改善,儘可能降低對於環境的負擔?




1. 降低材料量,改以結構加強包裝強度

透過結構的改善,包裝不一定要層層包裹才能增加強度,像很多雞蛋包裝的設計,就巧妙運用了結構,只要一點點紙材,就能確保雞蛋安全(之後再分享些這類型的設計給大家~)

2. 減少過於複雜的材質組成

(不同材質層層疊疊,有紙有鋁有塑膠膜,光回收分離不同材料就要耗費很多資源,亦很難被有效回收)

3. 材料的使用

(意指更適合被回收或分解的材料,但也不是一味追求生質材料就好,請見天使或魔鬼?” 生物可降解塑膠PLA,找到適切的材料,適當的使用比較重要)

4. 後續使用價值

(包裝拆開後,能不能有二次使用價值,延長包裝的使用壽命,讓它可以物盡其用、一用再用)

5. 回收系統

(包裝的閉環系統:像是生產者為自家包裝設立的獨立回收系統,讓包裝的資源可以被有效地重複使用,堪稱是個理想狀態)


---


以上,未來會在版上與大家分享更多關於友善環境、材料、包裝設計的事。
bottom of page